【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地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在课堂教学设计操作和运用中,在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设计方式和教学案例。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案例研究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前设计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达到 “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教学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媒体,是对教学过程及其要素进行的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因而,新课程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2、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案例研究。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形成教学设计的创新。在新课程探索中,减负喊得响,然而落不实;理念说得明,然而少运用。教学中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课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课后大量重复练习仍然存在,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亚夫的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方法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通过研究教学案例,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在反复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因此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探索创新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方法。
3、基于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转化为应用操作层面的需要。
教学设计以现代课程论、教学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随着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加涅的“条件学习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享乐主义的教学思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信息加工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学科素养理论” “情境学习论”等,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现代教学设计论流派纷呈,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和系统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由于种种原因都很少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教学实践需要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我校教学实际作应用性研究。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才能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专业。因而,本课题研究就是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4、好的教学设计策略是构建高效优质的智慧课堂的需要。
创新教育创始人张志勇研究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每一堂课都要在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受智慧的洗礼!”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去研究教材,而是照搬教参或者借用特级教师的教案,这样做其实是失去对自身的,失去对教材的再创造的机会,看似在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实际上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失去了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极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不仅是当前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打造智慧型课堂,需要智慧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突出规划性、超前性、创造性的特点。就像是导演的脚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对课堂教学过程做一个整体规划,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这样课堂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只有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构建高效、有品质的智慧课堂。
5、教学设计的更新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 改变了传统媒体单调僵化的面孔,有着空前超强的信息量,良好的交互性,使信息表现为图像、文字和声音的有机融合,且自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迅速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为学科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技术。因此,势必一改传统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就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各种信息教学资源的,为学科教学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我校义务教育段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2002年逐步实施以来,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精神,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合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已经学习和接受,但是,由于新课程理论培训的不足和理解的不到位,很多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成果和借鉴国外现代化先进教育思想的关系上处理不当:过去满堂灌,现在“满堂问”;过去批评多,表扬少,现在无论对错都表扬;过去一言堂,现在全讨论,无评价,无引导,等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均未得到真正发挥,课堂教学流于浮躁、肤浅,缺乏生命活力。这些绝对化、片面化、形式化的做法,表明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实质性进入课堂,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上。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怎样设计、组织才能更切实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实施策略,是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达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目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发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学习赵亚夫课堂实录研究方法,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更新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改革、利用。
(4)在充分考虑影响课堂教学设计因素的前提下,探索一条合适本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构建具有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型、智慧型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内容
(1)学习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
(2)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教研中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课题组成员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形式探讨新课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每周二的教研活动中集中讨论、研究如何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
(3)通过案例研究,研究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以往课堂教学设计的联系和区别。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通过学习赵亚夫在教学实录分析方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等,并在教学中实践,在研究中探索,使教学相长,相互印证。同时调查学生在语文、英语、理化生实验课堂中的现状以及教师在上实验课时的具体做法。根据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方法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通过课题组的主题发言、探究交流,提出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通过教学案例探索有效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洋思模式等探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问题和成功的教学案例。
4、研究步骤
1)2022年11—12月成立总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2022年2—4月进行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建构以学生探究为主体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并应用于实践。深入研究,收集材料,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反思、修正,不断完善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
3)2022年5—7月对第一阶段实施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总结,并依据不同学科特色开展探究式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研究,突出解决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展全校性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比赛,积极推广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推进新课程改革。
4)2022年10月结合学校特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中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重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功能的研究。总结和提炼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推出新成果,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5)2022年11月---06月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形成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
6)2020年7—2010年12月编著《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资料汇编。
7)2021年10—2011年11月形成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手册》。
8)2021年12月结题并申请市级课题验收。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高标准建设,不断整合资源,为课题研究建立硬件保障
1、学校现已建有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一个高标准电子备课室,班班通信息中心,远程教育项目中心。各办公室配置了办公、教学电脑,学校现有各类微机150余台,所有微机已经接入光纤并实现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互连。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良好的办公条件和丰富网络资源已具备启动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条件。
2、各个功能部室齐全。学校建有高标准多功能音乐厅,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书法活动室,高标准心理咨询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德育展室,地理专用教室,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15个功能部室,硬件条件在全县乃至全市同类学校都处于领先位置,这些功能部室为全校师生开展各类活动、学习提供有力保证,也为课题研究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有力。
3、近年来学校先后购买覆盖德育、艺术、专题教育、学科资源光碟170于套,接收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刻录各类光碟100余本。这些资源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年级各个学科,为教师借助现代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各类软件环境建设齐全。《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是一个广义的研究课题,它涵盖所有学科,因而自课题实施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广泛动员全体课任教师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活动,进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不断提升。
1、围绕新课程教学与改革,我校已经有《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新课程实验教学有利因素的研究》、《地理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5个县级课题结题,并且结题的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参与本课题研究,他们有课题研究的经验,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研究提供人力保障。
2、学校现有教职工100余人,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70%,省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并有6名县级学科带头人,这些学校的精英大多数都参加了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师资基础。
3、倾力打造网络校园,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源。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打造网络校园,学校所有微机均接入光纤,学校建立局域网,建立了学校网站,将网络、学校、教师、学生的优质资源上传至学校网站,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如此,学校还将教师的优质课件、学生的优秀作品建起了师生优质资源库,放在局域网内实现共享,整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库,并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器安装到学校各个微机,让全体师生在任意一台微机上都能实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三)制度保障
1、学校按照县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暨学校《关于教育科研的管理和奖励实施办法》严格管理此课题。
2、经费保障:学校每学期投入2000元,用于课题研究(不含各类教师的培训)。
3、组织机构:学校领导负责课题研究领导与督导,学校教务处、教研组负责深入实际,进行指导和实施,做到研究制度化和经常化。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急需提高。近年来,由于优质生源的竞争,择校热,教师向城区流动等原因造成我校教学质量有所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挑战。
2、学科之间的不均衡发展。学科之间不均衡发展表现在我校教师学科配备不均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超编,而英语、理化生等学科教师短缺,这对于学科均衡发展不利。教学质量也存在不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理科成绩明显落后于文科,这就表现在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方法上有待改变。
3、课题研究经验不足。我们没有开展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及课题成果结题,许多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参考文献:
· [1] 胡金频 曾陈萍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多元智能教学设计[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02)
· [2] 马良 刘成新.基于多元智能现代的教学设计要素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06,3(16)
· [3] 黄燕.践行生本理念 追寻智慧课堂[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7)